墨客 网页:
完成图:
应友基科技的邀请,这次非常荣幸可以为墨客软件m-brush创作一套教程,教程共分三篇。《远眺》是这套系列教程的第三篇,三篇教程分别结构以及着色讲述如何使用m-brush进行数字中国画的创作。在《远眺》中我将会以中国画的“笔”、“墨”为基础,对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进行讲解,教程的主要步骤是:一、创作构思;二、画面意境;三、结合数字软件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四、创作步骤;五、心得体会。
一、创作构思: 墨客m-brush这一款数字中国画软件虽然诞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软件的笔刷在水墨效果的处理上却有着出色的表现。《远眺》这一幅作品主要是针对软件笔刷“湿墨”功能的特点与大熊猫黑白毛发的质感相结合来绘制的,为了丰富视觉效果和构图需要在作品中加入了树木的元素,表现使用的是“枯墨”的手法,与熊猫的笔刷质感形成对比。
大熊猫是中国人心目中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之一,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而且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画面意境 所谓“画由心生”,通常艺术家们都会以自身经历的事物或者观点作为创作灵感来源,然后再用借喻的手法表现到画面中。一般来说这些都应该是印象深刻的,因为只有用真情实感创作的作品才能打动观者。当然,表达情感也应该是多样的,也许是美好的、也许是伤感的、也许是激动的、也许是宁静的。
之所以将这幅作品命名为《远眺》,其一,是希望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和大熊猫这样珍稀、可爱的动物能与世长存并越来越好,毕竟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其二,通过熊猫善于攀爬的特点表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励志格言。其三,通过已落尽叶子的枯枝表现我们共同存在的生存环境已经变得令人堪忧。
尽量地对画面和内容多做思考,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创作习惯,作品是否有意境即使苦思冥想未必能淋漓尽致,良好的习惯也能自然天成!
三、结合数字软件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 充分了解你所使用的工具,就好比了解自己的对手一样,如此一来才能百战不殆。不管是油画、国画、水彩画、数字绘画等等,我想都不会有例外。我接触墨客m-brush软件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估计就是一个月的样子,软件不能说完全掌握,但在笔刷方面是我比较有心得的,所以该教程也选择了以“笔”、“墨”为主要的刻画方式,我将这些心得体会总结了一下,分享给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墨客m-brush的“湿墨”笔刷,可以说是我用过的所有软件里最优秀的笔刷之一,它在模仿墨迹在宣纸上绘画的效果方面堪称完美,当然以后还有可能会更好。我在想这么完美的表现效果,如果使用在合适的表现对象上,那么就好比如鱼得水,这也是我在从多动物中选择了大熊猫的原因。
四、创作步骤 1.素材的收集
与过去传统的中国画创作相比,现在的艺术创作可以说“方便至极”,网络慢慢地成为了当代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搜集素材的主要渠道,虽然这一改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作的效率,还可以用句玩笑话说:“再不用背着相机满山跑”。但这样的改变也使得艺术家失去了对自然界的真实感受,所以适当的采风还是必要的。我的方法是在网络上先搜集一些资料,让思路更宽阔,然后再到动物园逛逛,感受真实的描绘对象。
实际环境中熊猫的姿态
2.头部刻画 选好了构图并修改好后便可以开始我们期待已久的部分了,与西画不同,国画在刻画对象上是可以从局部开始的,先刻画最精彩的部分,其余的刻画都围绕它来展开。这种方式可能会使一些先接触西画的朋友感觉不适,但这恰恰也是中国画有趣的地方。落笔做到胸有成竹,这句话其实包含了艺术家对意境、构图、描绘对象以及表现手法等内容的思考。从熊猫的眼睛周围黑色的毛发开始,刻画时注意调整笔刷的大小、角度,笔刷类型选择【湿墨】,颜色选择“黑色”,化开的参数设为“3-5”之间,这个参数视笔刷大小而定,可以多做尝试便能画出一下效果,下笔方向是由上至下,注意利用压感笔的压感功能调整下笔的力度,绘制出“上实下虚”的笔墨变化。由于这两笔决定了熊猫头部的整体结构和走势,所以需谨慎些。
走笔方向
画好眼部的毛发后根据熊猫头部椭圆的造型,依势把定位头部几个重要的结构刻画出来,耳朵的走笔如下图所示。与上步使用同样的笔刷和颜色,但需调整笔画大小和墨色浓淡及下笔力度才能完成,在没有完成头部轮廓时感觉还有点像狮子呢!哈哈。在这几个结构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笔墨浓淡变化的主次关系,眼睛为中心,耳朵和嘴巴要淡一些。
头部效果
3.头部轮廓和躯干的刻画 这个部分的刻画要根据头部的动态和构图的要求来进行,运笔的连贯性以机构为基础注意轻重缓急,中国画笔墨精髓也在其中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比方说背部的曲线,原本这个部位的结构就应该是一根流畅的线条就可以解决的,但巧妙地加入分段和停顿,能让原本简单笨拙的造型变得更为丰富。
躯干具体刻画
4.大面积墨块的处理 大熊猫只有两种分明的颜色,黑白各半,刻画熊猫最头痛的也莫过于刻画黑色部分。太黑会成死墨,太淡无法表现质感,太平失去结构。我们还是用【湿墨】笔刷调整大小,分别画三遍刻画,第一遍时将“化开”参数设为“15”,“浓度”设为“0.1”。第二遍画中间调子,笔刷调小一点,“浓度”设为“0.2”,让它产生第一层浓淡变化。第三遍调整成适合的笔刷大小,“浓度”设为“5”,让墨色变深一点。在跟身体衔接的位置用【枯墨】刷一笔,可以增加手部笔墨的变化。
刻画效果
笔刷面板参数
熊猫手部行笔方式
行笔方向
在刻画腿部的浓淡变化和结构时只需要调整笔刷浓度即可实现。
笔刷透明度参数
熊猫完成效果
5.树木的刻画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一般情况下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以一棵树为例,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注意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有了绘制树木的理论支持后,我们结合软件的绘画特点先用【枯墨】笔刷,参数为“59”,类型改为【干枯】,参数设为“6”,中心方式可以不做改变。“笔墨浓度”为“0.2”,设置“笔刷角度”为“80”,刻画树木轮廓时枯墨参数可适当改小些,让轮廓和里面的纹理形成对比。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绘画过程中笔刷的角度需根据绘画线条的方向来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参数设置以及效果
树木纹理刻画时将“笔墨浓度”调整为“0.1”,【枯墨】参数设为“65”,【枯干】的参数设为“8”,绘制时以“短笔触”为主,【行笔】角度为“30-90度”之间,交错进行,完整铺完一遍后,在进行纹理结构的刻画。
刻画树木纹理
纹理效果
刻画主要枝干
刻画旁枝末节
完成图
五、心得体会 最后一步是落款题词,将准备好的印张文件(png格式)使用【印章】工具导入到画面中放置好,然后添加宣纸背景即可。整个作品的用时在二个半小时左右,创作过程还是很愉快的,使用软件的真实体验跟现实中的绘画会有一些区别,这个方面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虽然有点啰嗦,但还是想多说两句,希望初学m-brush画中国画的朋友们注重笔墨素养。“笔墨”一词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笔”向“墨”发展的过程。“笔墨”一词用今天的理解,就是用笔用墨的方法、规矩、规范或指笔墨关系的内在构成形式,即笔墨的结构。笔墨的结构是中国画艺术的核心,它处于构建中国画艺术的塔尖之上,是最深层的核心元素,是决定中国画纯粹性的主导因素。
中国画要想画好,首推用笔,从“骨法用笔”到“立形存质”,以至赵孟頫先生提出“书画同源”之说,都是在讲用笔。后人称元代王蒙“叔明笔立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也是讲用笔。程大利先生称扛鼎之笔为“金刚杵”,很是形象。刀杀人取其锋、枪伤人取其锐、杵致人死而无外伤,必立透纸背矣!柯思九则总结了写竹竿用篆法、写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他们强调的都是“画者必工书”,强调绘画与书法的关系,“笔情墨趣”成了欣赏中国画的主要内容。“笔”先指毛笔运笔的方式、方法,运笔而留下的笔痕、笔迹以及在宣纸之上留下的形状印记,它是笔墨语言的基本元素。运笔速度的快慢、提案、节奏的变化以及笔锋在运笔过程当中的中侧变化,直接影响笔痕、笔迹的形状,以及由此引起的视觉感受。运笔的方式方法古人总结了很多,如“十八描”,这是人物画; 山水画则称之“勾”、“断”、“皱”、“披”;花鸟画中,“勾”、“点”、“描”等等。黄宾虹先生则把下笔过程总结归纳为“平、圆、留、垂、变”五种。用笔的程式和构成是中国画标记性特征,具有独立的欣赏和审美价值。
(全篇完) 注:本教程九游会平台的版权为友基科技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友基科技特约教程及教程来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篡改、摘编、盗图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教程,违者友基科技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